■ 来源 | 医馆界-青年中医之路群聊 撰稿 | 蒲公英
在4月21—23日医馆界第四届青年中医论坛来临前夕,医馆界于近期创办“青年中医之路”微信交流群,深入探讨青年中医成长中存在的痛点问题。
本文针对群内痛点话题“青年中医是选择专科还是全科”进行了摘录,由于大家的经历和视角不同,提出的建议也大相径庭,并无对错之分。
其实都一样,体制内分科,干到最后也是啥人都来找你。体制外搞专病,最后水平够了,也是各种疑难病。
不过,专病做起来很容易有惰性,病号量大了觉得自己医术很高了,套方都能维持一半复诊率,足够一直滚下去。如果不思进取,到后期就不是看病,变成筛选病人了。
现在学生为了迎合市场,也开始早早打造专病思维了。真不知道是福是祸,可能这是发展的必然阶段吧,必须要经过野蛮生长,才能步入后期。只是中间有多少牺牲品,那就不好说了,毕竟现在环境不好,都逼着做专科。但你在病房里,发展到疾病后期,如果用中医就不是专科思维能解决的。
既然青年中医冲着入门低去的,那一定是低级的专科,这种低级专科往往是采用粗暴的药症加减法来解决,思维上先歪了一步。第二就是思维的惰性,因为xx就直接xx。第三就是迷惑性了,专科病人做起来给自己医术很强的感觉,就会不思进取了。
先全科再发展到专科和直接专科,这两种发展出来的绝对不一样。
我从我的经历看,我认为,年轻医生反而要从专科入手,因为年轻,看全科病人很难相信年轻医生。
我跟我外公抄方的时候,病人就跟我说不会找我这样的年轻医生看病。专科就像上边老师讲的,容易出效果,可以很快建立信任度。由此而转入全科。慢慢全科有了信任度,病人转介绍的新病人就会越来越多。上边老师讲的一专多能,年轻医生一定要有一个叫的响,以一专拓展多能。直接多能恐病人很难相信年轻医生。医生自己要是全科医生,但是要有一个专病开拓市场。
距离“第四届医馆界青年中医论坛”倒计时3天,期待与大家福州相见~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医馆界-青年中医之路群聊”,版权归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