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难求的90后新星:青年中医的出路与去路54
来源:口述/鱼旦旦,撰稿/桔梗 ![]() ![]() 从“学渣”逆袭成名噪一方的青年才俊,90后的鱼旦旦身上有很多让人称奇之处。 大学时,他为学中医“特立独行”。规培第三年,他便在兰州一号难求,门诊量多时能高达百人。 规培结束后,他来到临洮县又掀起了一阵中医热。为了改变积弱的基层中医现状,他先是通过自学的“黄帝内针”单枪匹马地组织了如火如荼的中医公益培训和义诊,而后又建设了黄帝内针特色针灸科室,成为了城关医院的副院长。 如今,他的传奇还在继续书写......对于这些年的成长,他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心得。 青年中医要想发展首先要清楚自身的状态,其实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只要解放思想,然后持续付出努力,很快就能见到成效。 经过这么多年实打实干,我认为青年中医需要直面以下问题。 1.你目前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当过愤青吗? 很多人会羡慕有成就的同行,经常不假思索就追问别人“我该怎么学”“怎么办”等问题,因为缺乏对自己的清晰认知,而他人又无法评估我们的状态,因此这样的求助往往得不到有效回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在不同阶段搞清自己的情况,正确估量自己,明确发展方向,一味的激愤并不能解决问题。 2.你真的相信中医吗?对中医和行业了解多少?你见过最厉害的中医是什么样的? 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建立了对中医的信任吗?如果没有亲眼见识过厉害的人、亲历中医的治疗、用中医的方法取得疗效,如何能建立起对中医的信心呢?我们对中医以及整个中医产业链的了解又有几何呢? 为什么很多人会惊叹于中医的立竿见影,因为从未见识过。所处的高度不同会给予我们不同的眼界,如果没有见识过厉害的中医就不会受到刺激,对中医的信任也难以建立,成长目标也难以拔高。 亲近善知识,去见那些厉害的人,打破我们的知见,关注并跟学能引领我们成长的人。 我有个大学师兄曾经颠覆了我对中医传统看诊的认知。传统的看诊一般要经历问诊、舌诊,但师兄是把脉后就直接开方,偶尔交代几句注意事项。他的效率很高,日诊能达七八十,这对当时还是大二的我有些震撼。 于是,我便开始潜心跟他学习,师兄也很愿意带我。在一个月的跟学后,我明白了凭脉辨证的重要性。对脉象了然于胸后,我通过望诊、脉诊也能做到快速看诊了。 3.你目前掌握了多少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独立接诊吗?有自己的摊子吗? 青年中医要重视经方的学习和应用,重视色脉诊,重视对中医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重视临床。青年中医不能光谈医德情怀,医德是体现在医技上的,要先学会一技之长,给病人解决问题,凭本事赚钱养活自己,自立而后立人。 4.你掌握了多少中医的经典?读过儒释道兵等经典吗? 如果仅学习中医经典是很难成为高手的,虽然不同行业的语言体系不一样,但是表达的道理是相通的,比如我比较喜欢读的兵家典籍对我遣方用药时把控全局帮助很大。 用药如用兵,比如《毛选》中论持久战的战略性思维堪称治疗慢性病的思想法宝,慢性病难以速愈,不能猛攻,只能持久战,一开始可能会出现战略退缩,但只要保护好核心——胃气,让病人得以维持生活,便可慢慢进入僵持状态,步步为营,最后进入反攻的决胜阶段。 5.你有带领指引你的师父吗?知道如何跟师学习吗?你会亲近善友,分享交流吗? 学中医需要有师父带,有过来人的指点会少走很多弯路,否则仅靠个人的成长会相对艰辛,我很庆幸自己在中医和国学的学习上都能得遇良师。 如何跟师才能快速进步呢?从我的带教经历来看,很多人是不会跟师的。我经常会给学生指明大方向后就让他们自己回去研读书籍,定期反馈感悟,然后让他们深挖有感觉的地方,以此类推,很容易就能全面吃透。 ![]() 团结同学,虚心请教,乐于分享。一定要亲近善友,很多厉害的人其实都是很开放的,青年中医不能过于自卑也不能过于自负,要有勇气跟优秀的同行多交流学习,这样才能学到东西。 6.你知道要如何做到想成为的样子吗?大概会经历哪些阶段?做好规划了吗? 借助老中青中医的成才经验,我们能更清楚接下来该如何走,该如何制定及执行规划。 在拜读《名老中医之路》后,我在感动之余也明白了所有的大师或高手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我对自己能到什么阶段、需要干什么、立即要去做什么等都有了心理预期,做好规划后,我就开始了行动,如研读经典,夯实基础等。 7.你如何看待现代中医教育、学历、职称?如何对待实习规培?该考的证拿到手了吗?能否平衡好生活、学习、爱情、家庭、事业? 疗效是中医的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是干出来的,所以去掉无效社交,早临床,多实践。 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医教育、学历及职称,当下的中医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不必深陷其中。 要重视实习规培,因为实习规培给了我们能集中接触病人的机会。中医最终看的是人,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反复地观察病人,学习常规病症的治疗思路及治疗操作。见的人和病症多了,掌握了治疗方法,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超越。 厚积才能薄发,我的门诊量也是得益于前期的很多积累。从大二起,一到寒暑假我就一直在锻炼看诊能力,也积累了不少的患者基础。 毕业时,我发现在社会上生存不仅是关系到技术,还涉及到学习、爱情、家庭、事业等多方面,我们需要做到合理平衡各方面并让中医技术得以精进而不是半途而废。 8.你对这个社会了解多少?基本的人情世故,各种人际关系处理得怎么样? 常怀感恩,正道直行,互相尊重,和而不同。中医是道具,是文化,是生活,学中医就是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生活的更好。 很多人会囿于人情世故、待人接物等事情上,但其实只要历练几年,接受了社会的“毒打”后自然而然就能处理得当。 这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就像带教学生,哪怕他们撞得头破血流,我也无法代替他们去经历,因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更好地汲取经验教训。 9.你如何看待平台、关系和个人实力?毕业后工作该如何抉择?是否有职业规划? 很多人弄反了平台和个人实力的关系。医者的实力不是因为攀附平台才得到的,如果水平很差,就算去到了很好的平台也难有成就。实力才是核心,实力和平台应该是互相匹配、互相成就的关系。 很多人在毕业后可能会首选公立医院,但因为实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门诊冷清,技术也难以突破,发展茫然。 我认为如果真的想快速精进技术,也可以选择回老家开诊所或者进社区,总之就是哪里有病人、能练真本事就去哪里。 ![]() 10.你的身体还好吗?家庭经济情况如何?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选择? 在徘徊茫然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成本和现有的条件。我们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情况如何?还能支撑我们多久?还有多少时间允许我们慢慢做选择呢? 11. 你是否搞清楚了自己的现状?该何去何从呢?立即行动该从哪里开始? 分析清楚这些情况后我们就要立即行动。很多人可能就是一时头脑发热觉得时间紧迫必须立即行动,但究竟要从何开始并无头绪,思路不清,方向也不明,根本抓不住重点,对自己没有清晰的了解,也没有内驱力。 学习要有规划。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涩通,不要拼天才,要拼勤奋。我在大学时经常每天保持8~10个小时的高效学习,这两年也会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学习或者思考。 解决了思想层面的问题后,我们就要弄清楚个人实际情况,尊重规律,走自己的路。 了解自己是蕞难的,我们可以通过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自我省察这三种方式来了解自己。 以史为鉴,可以看一些历史剧、名人传记等,我当时就是读了钱学森、曾国藩等名人传记明白了他们在经历重要的人生阶段时的想法和抉择。 以人为镜,可以让身边比较优秀的师友真诚地指出我们的优缺点。 自我省察,古人言“吾日三省吾身”,时刻反省自己哪里有问题。 ![]() 重视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这就和诊断一样,如果诊断不清,就无法明白中医的核心理论,也无法按客观规律行事,抓不住重点,也就没有规划和步骤,没有治疗头绪,也不知如何应对病人的脉象变化。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要时刻注意强根固本。弄清个人实际情况,找到符合自己方向,明白了想干什么,应当干什么,此刻最重要的需要干什么等实际问题就要立即行动。 为大于其细,脚踏实地,从够得着的地方入手,每迈出一步,心里自然就会多一份踏实,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心有格局,保持乐观,立即行动,善于不过。没有谁是不犯错的,每一个中医人在有所成就前都会碰得头破血流。 等真正行动起来,我们很快就能发现问题本质,思路也能快速理清。其实很多困难和问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实际上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