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医之崛起而奋斗

自强不息,85后残疾中医带领学生共圆“中医梦”

24
图片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来源 | 赣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3年10月,江西赣州宗荷堂中医馆暨刘夫子中医传承工作室赣州站正式揭牌。一位医生面带微笑,走路微微倾斜,忙前忙后召唤着进出医馆的宾客。这名医生叫肖勇,宗荷堂是他继于都县济元堂中医馆后,创办的第二家中医馆。


因为出生时难产,导致运动中枢受到损伤,肖勇落下了终身残疾。面对命运的不公,他通过顽强的毅力,挣脱了“走路不稳、吐词不清”等诸多枷锁,用勤奋和努力打破了魔咒,大学改学中医中医专业,如今一边创业一边读博,在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上闯出了一番天地。

图片





勤奋读书


37年前,即将临盆的肖母,意外患上产前子痫,高烧不退,浑身不时抽搐。眼看大人小孩都难保住,妇产科医生决定实施剖宫产手术。然而,因为长时间子宫缺氧,婴儿出生后异常安静。眼看婴儿脉搏微弱,奄奄一息。一位大胆的老中医见状,决定针灸试试,一针下去,婴儿终于“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一出生就遭遇此劫难,父母给他取名“肖勇”,希望儿子今后无论遇到什么都可以勇敢去面对。


然而好景不长,一岁多了,肖勇说话吐词不清,走路一拐一瘸。母亲抱着他到医院检查,才得知原来是出生缺氧导致的运动中枢受损。可怜的小肖勇,走路经常摔倒,两只膝盖满是淤青,遇到石头路还会摔得满膝盖的血。因为走路摇摇晃晃、说话言语不清,经常被人嘲笑。童年的小肖勇没有玩伴,好在有疼他的母亲天天鼓励他。


七岁那年,母亲买来了文具和书本,带着小肖勇来到村小学报名。负责招生的老师见他走路一拐一瘸地,十分担忧。但是,最终拗不过肖母的再三恳求,答应让肖勇入学。


上第一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爱好。轮到肖勇时,他结结巴巴,费了好大力气也没有说清楚,还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下课后,同学们都飞奔去操场上玩。肖勇也想去,可他刚从座位上站起来,就被老师制止。他只能乖乖地待在教室里透过窗口,看同学们在操场上嬉戏打闹。


为了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肖勇课堂上和同学们一样踊跃发言,下课也不出教室,回到家里熬夜也要把当天学的内容读熟。为了使自己说话能和同学们一样流畅,他不断地练习发音,练习组合句子。他的舌头起了泡,嘴巴因为不断地说话而僵硬。由于运动神经受损导致其双手无力,起初他捉笔写字十分吃力。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漂亮,他连睡觉也用手指紧紧地捏住铅笔,一段时间下来,小小的手指磨出了老茧。


努力就有收获。他的勤奋与刻苦,一次次撕开了雾霾,他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各种表扬名单上。同学、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在肖勇的坚持下,老师也放心让他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了。体育课上也能看到他瘦小的身影,尽管他经常因为腿脚不便,摔得鼻青脸肿,膝盖上常年都是淤青,但是,他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好景不长,读初二那年,一直爱护他陪伴他的母亲突然患上了癌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很快就债台高筑。肖勇几次想放弃读书,但是,看到母亲那鼓励的眼神,只好含着泪水坚持着。没过多久,最疼爱他的母亲撒手人寰。肖勇悲痛万分,他又一次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勇儿,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比别人行。


2005年7月,肖勇初中毕业,由于成绩优异,他被于都三中免学费录取,成为该校精品班的优秀学生。


自己身体原因和母亲不幸患癌症的离去,都让肖勇早早地在心里种下了当医生的梦想。高中三年,肖勇很少回家,他埋头苦学,2008年如愿考入江西中医药大学,进入该校药学专业就读。



励志学医


至今他还记得自己到大学报道第一天发生的事情。尽管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已经很少摔跤,但是,当他歪歪斜斜地走进教室,还是引来了同学们异样的目光。


肖勇那种不服输的劲儿又来了,他平静地站起来,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做自我介绍。掌声雷鸣般响起,同学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其实只有肖勇自己知道,从初中到高中,为了学好英语,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早上五点钟前起床。为了练习好发音,他特意买来一面镜子,偷偷地带到校园的角落里,对着镜子练习……


“之所以改学中医,真是机缘巧合!”回想起自己开的第一张处方单,肖勇依然难言心中的高兴。


大二那年暑假,他回到老家,无意间听邻居阿姨说,经常呕吐、头疼、心烦意乱、月经也不准时,症状持续了一个多月了,让她坐卧不安。肖勇根据自己所学,细细给阿姨把脉,开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中药处方。没想到,三天后,邻居阿姨整个人神清气爽,她告诉肖勇,自己不呕吐了头也不疼了。


这一次诊疗,让肖勇又想起了母亲曾经无数次提起,当时救活自己的那名老中医的勇敢和伟大,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返回学校后,他决定改学中医。


改变专业,代表着一切从头开始。“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求学的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深深地吸引着肖勇。为了能学到更多中医基础知识,他省吃俭用购买网课和中医书籍。学校图书馆里,常常都是肖勇最早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学生宿舍里,同学们看到的都是他挑灯夜读的身影。为了尽快让理论联系实际,每逢寒暑假,同学们都急着回家,肖勇却在联系医院,给自己找实践的机会。


由于运动神经受损,他的双手在握住东西时候总是没那么有力,为了找准穴位和推拿力度,他不断地练习。为了更加能感受到针灸穴位效果,他甚至拿出针对着自己的手脚来练习。一天天下来,他的手臂、腿脚布满了针眼,又红又痒,可他坚持了下来。


2012年6月,经过刻苦学习,他考取了江西中医大学的中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成为刘英锋教授的弟子。读研究生的三年里,肖勇的中医理论造诣和临床水平进步飞快,深得张仲景六经辨证精髓。他不错过任何一次聆听中医讲座的机会,先后跟随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国家级名中医何晓辉教授、省名中医陈宝国教授等学习中医临床。先后在江西省中医院、杏林国医研究室中医门诊部、学校中医研究所、寿堂中医门诊部实习,积累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毕业那天,肖勇看着眼前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中药师证书,思绪万千。导师刘英锋更是对自己这个这个优秀学生依依不舍,特意赠他“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八个字,激励他走好以后的从医路。



图片

肖勇被录取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勇开医馆


面朝着贡江,济元堂中医馆几个字掩映在渡江大道的绿树丛中。“医德双馨,妙手回春”“儿科圣手,妙手回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诊疗室两边的墙上,挂了许多面锦旗,每一面都记录下了这位年轻医生的不平凡。


多年前的金秋十月,为了能有一个更好地用中医治病救人的场所,肖勇不惜丢掉面子,四处筹集资金,准备创办中医馆。


没想到他的朋友当头就是一瓢冷水——“开个诊所能赚钱,开个中医馆,我看你还是算了吧!”朋友还说,现在大多数人有头疼脑热的,都习惯选择吃西药,吃西药见成效快,现在医生开私人诊所都是中西医结合,既可以开中药,也可以开西药,遇到患者需要,还可以开盐水打吊针,不但治病救人还能赚到钱。


碰了一鼻子灰的肖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朋友的话反而坚定了他要开办中医馆的信心。无论遭遇多少不解,肖勇始终怀着一定要办成中医馆的信心。终于,他筹资到30万元,中医馆开起来了。他为医馆取名“济元堂中医馆”,开始了他中医治病救人的长征路。


开馆第一天傍晚,肖勇正准备从处方桌前起身打烊回家。这时候一位满头大汗只嚷嚷着头疼要命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男人一坐下就询问肖勇怎么样才能尽快让自己头不疼。肖勇详细地询问他的病情后,建议先针灸治疗。


男子在诊疗床上躺下,肖勇刚拿出针灸器材。谁知男人看了他几眼后,立马翻身从诊疗床上下来了,还连连说着:我不要针灸了,我不治了!


肖勇十分诧异,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原来是患者是对自己不信任啊!了解到患者的担忧心理后,肖勇并没有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说:“我大学学了这个,而且我有资格证的。没资格证我也不开这个医馆了!”男子见状,乖乖地躺回到诊疗床上去了。


没想到,一番针灸过后,男子浑身的脉络瞬间疏通,还没走出医馆,头也不疼了。十分愧疚地对肖勇连连称赞说“肖医生,你手法可真好!我服你了!”


从此,一传十,十传百,肖勇的济元堂中医馆名声大振,到医馆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图片


情系患者


随着肖勇名气的增长,慕名来中医馆就医问药的患者越来越多。从早上七点,到傍晚六点,肖勇风雨无阻地在济元堂中医馆坐诊,无论多么疲惫,始终面带微笑。几年下来,肖勇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中医,不仅本县人身体有恙来找肖勇,就连外县的患者也愿意舟车劳顿地来找他,“济元堂中医馆”也在百姓口口相传中声名远扬。


陈某是外县人,几年前,他突发恶疾,特别容易犯困,四肢渐渐地开始无力。因为经济状况不好,陈某不敢去大医院,怕花钱。一次偶然,他听朋友说于都济元堂中医馆的肖医生医术高超。陈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肖勇。肖勇热情地接待了他,详细地询问了发病前后的症状,仔细地为其把脉、检查。在看到陈某面对处方单面露难色时,肖勇细心地询问后得知,陈某是在担心出不起医药费而纠结呢。


肖勇见状马上表示:“你安心治病,先拿药去吃!药费我给你免了!”


半个月后,陈某的症状渐渐减轻,一个月后,陈某的症状全部消失。陈某欣喜之余,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中医馆。他紧紧地握住肖勇的手,连连说“多亏了肖医生,不然,我可能都不在人世了,肖医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肖勇的手机上蕞占内存的恐怕就是他接诊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了。因为每天来找肖勇看病的人多,为了能及时跟进治疗效果,细心负责的肖勇为每一位患者都建立了电子接诊档案,他只要打开手机,搜索患者的名字就能知道病情的起因,能清楚地知道患者某天某日来诊疗时的状态。



精益求精


肖勇创办的济元堂中医馆坚持走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打造了完整的中医诊疗服务,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辨证,处方用药有法有据,疗效肯定。


除了治病救人,每年他都受邀到各地进行中医讲学。2018年肖勇被江西中医药大学任命为外聘教授,同年,于都济元堂中医馆成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实践基地。从此,每年都会有一批大学生来中医馆实习。


每一批学生到来,肖勇不但像家长一样照顾他们饮食起居,更是精心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制定了实习计划,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医馆里学到真本领。


他除了倾力传授学生们中医理论知识外,他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医德培养。2018年《我不是药神》上演后,肖勇第一时间组织实习生们去影院观看,加深了学生对医生职业道德操守的认知。


图片


“肖老师很严苛!”这是每一位在济元堂中医馆实习的学生对他的印象。


一般的中药店抓药都是一次性称好,再平均分成几副,但是,在济元堂中医馆,肖勇却是一剂一剂单独用电子秤好抓药。在肖勇看来,只有这样能确保药用量的准确性和疗效。


一次,学生陈溪在给患者抓药时,发现有一味药有点潮湿,但那味药刚好就剩那一点了,如果不用,患者的药就得等到那味药齐了才能熬。于是,她决定先抓那点潮湿的凑合用。


她不知道,肖勇早已站在身后,见陈溪不认真,肖勇生气地说:“倒掉!这味药都潮湿了,还抓?”


当时肖勇严厉的口气,让陈溪感到十分不解和委屈。


肖勇对她说:“中医也是严谨的呀,对患者负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用上乘的中药材,能保证疗效,患者吃了才能见效快!”


肖勇在选购中药原材料上的“精明”,让许多药材商印象深刻,渐渐地,药材商们知道,给于都济元堂中医馆准备药材,那可是怠慢不得。


虽然济元堂中医馆的药材都是上乘的,但开给患者时,肖勇却是尽量为患者省钱。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患者,他甚至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付药材费。



图片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赣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图片
编辑|蒲公英   视觉|花椒


医馆界

——

中医馆经管新媒体,医馆产业链社交与服务平台。医馆老板、创业者、投资人、供应链一手干货。连接跨界,一起重塑互联网+新型医馆生态圈。


联系方式

——

0755-86535560

400-893-012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园西工业区25栋中段609室

医馆界微信公众号